粉碎、攪拌、燒制……在廣東的一處建筑施工現場,建筑廢渣正被碎成細骨料,加工成為一塊塊透水磚。按照8小時不間斷處理,項目平均每天可處理固廢垃圾500立方米,處理回收率達40%至50%。通過就地取材的資源化利用,不僅能節約垃圾清運費等經費,還能有效減少清運過程中的粉塵等環境污染。
廣東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設計年處理建筑垃圾150萬噸,以建筑廢料處理,機制砂生產為主。項目投產后,實現減量化、無害化、資源化發展目標,其強大砂石生產能力,為當地建材原料原料市場提供穩定優良的成品。
進入三季度以來,鄭州中意礦機在面對疫情等大環境影響逆勢而上,公司業務持續攀升,捷報頻傳、簽約不斷、發貨不停,不僅公司總部、生產基地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,位于全國各地多個重點建設項目也緊鑼密鼓推進中。近日,廣東、陜西、廣東、安徽、浙江、甘肅等地的多個項目分別實現安裝、投產任務。
2018年以來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35個城市(區)開展了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。記者從12月8日召開的全國城市建筑垃圾工作視頻現場會上獲悉:目前35個試點城市(區)初步建立了建筑垃圾分類管理、全過程監管體系,消納設施和資源化利用項目也在加快建設。
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。建筑垃圾可分為工程渣土、工程泥漿、工程垃圾、拆除垃圾等,據測算,我國城市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,是生活垃圾產生量的8倍左右,約占城市固體廢物總量的40%。這些建筑垃圾不僅占用大量土地,處置不當還會污染地下水、土壤和空氣。
據測算,35個試點城市(區)資源化利用率約50%,比2018年試點前提高15個百分點,高出全國城市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。加快建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,可以破解‘垃圾圍城’,還能倒逼工程建設生產管理模式轉變,有效減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垃圾排放,促進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。
編輯:中意礦機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