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筑垃圾回收再生鏈條上,建筑垃圾處置是關鍵的一環,在天然砂石資源不緊張和價格低廉的情況下,拆除企業有利潤,運輸企業能夠保本,留給建筑垃圾處置企業已沒有任何的增值空間,因此沒人接手,結果只有拋給社會。那么如何把這些建筑垃圾變為再生資源呢?這不但是市政考慮的問題,還是居住在建筑垃圾旁邊的居民的心聲。
據公開資料顯示,我國每年城市產出垃圾約為60億噸,其中建筑垃圾為24億噸左右,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40%.而在深圳,每年新增建筑廢棄物接近1000萬噸,以前絕大部分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填埋場。按照測算法,每萬噸建筑廢棄物占用填埋場1畝土地,深圳每年產生的建筑廢棄物需占用近1000畝土地,處理前20年多年的6000萬噸存量建筑廢棄物需占用土地6000畝……此外,直接填埋還耗用了大量土地及垃圾清運費,阻斷了土壤生物鏈,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,形成危害,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。
深圳西麗留仙大道旁的一個路口,一條整潔美觀的公路在郁郁蔥蔥的塘朗山上蜿蜒盤旋,一邊是堆積如山的混凝土塊、渣土,夾雜著裸露的鋼筋、飄揚的塑料,一邊是整齊排列的黃色道路磚、灰色實心磚,路盡頭就是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---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。而這條長達1.39公里的公路,也是用建筑垃圾回收材料修建的。
日前,記者來到了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,采訪了這里的具體負責人,負責人介紹說,他們引進鄭州中意礦山機械有限公司的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站,建筑垃圾經過17道加工工藝,生產出的再生建材無論在抗壓、抗折、隔熱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,且在價格上也很有競爭力。據記者采訪鄭州中意礦機的售后人員說,他們研發的建筑垃圾處理設備于2008年在昆明投入使用,到目前為止,已經在杭州、深圳、昆明、鄭州、北京等一線城市投入使用,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。
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李榮強表示,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制度化、產業化,大力推進建筑節材工作,是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道路。將建筑廢棄物的收集、分揀、回收、儲運、處理、再生利用、產品經營等一體化,形成一個產業鏈,才是真正實現建筑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。鄭州中意礦機研發的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就能把建筑垃圾變廢為寶,實現循環經濟發展。